1981年的春天,刚从部队复员的我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年轻人纯真的梦想踏入了当时名为郑州客车厂的宇通。在进入宇通的最初九年里,我从事过木工、喷漆工、扳金工、车间副主任等工作,历经磨练,尝尽酸甜。也就是这一路的摸爬滚打,使我渐渐懂得了作为一位宇通人的责任与光荣。
1990,我被抽调到销售科负责回收欠款,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开始。当时销售科只有三间办公室,一间维修室,一条外线电话,两条内线电话,仅有的四个业务员分别负责全省的东西南北四个地区。一切都处在稚嫩的萌芽阶段,就等着吸足了阳光雨露后一个劲儿地茁壮生长。那时宇通四百多台客车的年产量和每辆车5.4万元的最高售价都是今天难以想象的。因此站在宇通笼罩着辉煌光芒的今天回忆那些往昔的种种,不免使人慨叹这些年来宇通翻天覆地的变化,慨叹之余,更多的是作为宇通人的自豪。
事物结构的适当变化会使事物产生质的飞越,而1994年就是这样一座矗立在宇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一年,那一年的宇通迎来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扩我在内的业务员一下增加了20多个。带着全公司职工的希望,领导嘱托,我们奔向全国的各个省市开始了第一次推销,当时我选择了祖国最西南的省份云南,那里山高且路险。颇具调侃意味的
"云南十八怪"中的 "火车没有汽车快"就生动而准确地描述了那里极为不便的交通情况。
在这个基本靠公路运输的省份,我觉察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更加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我的第一次推销。谁知这第一次推销就碰了一个软钉子。在一家汽车站的机务处里,我恭恭敬敬递上的广告资料被一名处长随便找来的工作人员放在一边,他连一眼都没看就说:"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推销广告,你们公司我却从没听说过,你到汽车站看到了吧,我们大部分都是用的扬州客车。"
第一次的推销就这样以失败告终。后来我接连20多天跑了十几家运输公司没有一家有意向接我公司的客车,多次的打击使我垂头丧气。然而就在踌躇的志气将要被磨光时,一次传奇的经历使我放弃了这种老套的推销,不禁感叹着"前方是绝路,希望在转角"。那天,我在瑞丽的大街被一名热情的拉客司机所吸引,在和他的攀谈中,我告诉他我是推销客车的,并介绍了公司的情况。那位热情的司机便告诉我他们公司正准备买车,并说可以介绍我到他们公司看一看。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自然被我紧紧抓住了。在司机的介绍下我和那家小公司的经理见了面。在经理抱怨扬州客车厂的服务态度不好,接待也不热情时,我趁机把我公司的情况介绍给经理,并列举了诸如到郑州接车时我公司派车接送,免费安排客户到少林寺游玩等一系列为客户着想的周全服务。就这样,我使这位经理下了到郑州看一看的决心。我怀着无以言表的喜悦,忘记了一个月来的辛苦疲劳,迅速赶回公司等待着贵客到来。那年10月的郑州秋高气爽,第一批云南保山的5台ZK6980型客车顺利出发。我第一次的推销成功,就像一块叩门砖,敲开了那以后我的推销生涯。尝到第一次成功的甜头后,我多次采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并获得成功,到年底我已销售了36台客车。我最得意是,我创造了建厂以来销往省外最大一批15台车的记录。在以后几年里我都圆满的完成销售任务。
后来虽然由于身体原因,我于1998年我离开了我深爱的销售岗位,但我深信,无论我现在在宇通这一大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是宇通的一瞬缩影。一滴水珠反射了整个海洋,许许多多与我一样的宇通人为宇通奉献青春,撒下血汗,一路历经风雨和彩虹,并在这朝阳升起的时代为宇通铺展开一片光闪闪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