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发布首个《微循环公交建设指南》
浙江省微循环公交建设指南(暂行)
浙江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
前言
当前,城市路网结构加速变化和交通出行需求日趋多元。常规公交线路多布设于城市干路,支小道路公交线路少服务弱,“开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乘车难问题影响了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可达性不足会限制公共交通系统服务能力,公交末端失效将影响公交优先政策的综合效果。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强调要完善各级城市道路网,打通道路徽循环,提高道路通达性,拓展公交服务网络。浙江省委、省政府2020年印发的《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出行效率,提升服务品质,到2035年大中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门和单位2019年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强调改善公共交通出行体验,鼓励运输企业积极发展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社区公交等多样化公交服务。为贯彻落实“交通强省”、“绿色出行”发展精神,进一步健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更好地指导我省推进微循环公交发展,我们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微循环公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居民公交体验与发展绿色出行为目标,综合考虑城市公交发展现状、需求状况和运营实际,同时借鉴了部分先行地市微循环公交发展成果,对微循环公交的管理模式、线路规划、车型设置、运营调度等各个环节提出了规范要求。
《指南》意在指导各地微循环公交线路建设,为推荐性文本。各地城市公交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参照《指南》相关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建设微循环公交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公交服务能力和品质,增加出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1、范围
本指南涵盖城市微循环公交的定义、功能定位、特点、运营方式、运营规范以及浙江省内城市现有微循环公交的开设运营经验,适用于微循环公交线网和线路的规划、建设(改造)和运营管理。
2、定义
本指南采用下列定义
2.1 微循环公交
微循环公交是城市公交体系中的一个概念,它能满足微观层面短途乘坐需求的公共交通形式,是一种解决乘客出行“开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方式。
2.2 微循环公交系统
微循环公交系统是覆盖城市交通毛细网络,联通城市就业、生活等末端的公共交通网络。微循环公交系统包括各微循环公交的线路和站点两个部分,其功能包括对不同服务定位的微循环公交线路的统筹协调和微循环公交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和慢行系统等的衔接。
3、微循环公交的功能定位
微循环公交线路由于其线路短、车型小、班次活的营运特点,呈现出较强的运营活力和服务亲和力。微循环线路作为城市公交第三级线网的延伸,能够深入轨道、快线、干线不能覆盖的区域,有助于延伸大运量、中运量公交服务的辐射范围,提高公交覆盖率、解决乘客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根据其服务方式,微循环公交主要可以提供三类服务。
3.1 接驳补给服务
微循环公交可以为轨道、快线、干线等上一层次公交线网提供客流接驳、喂给服务,增加大中运量公共交通辐射范围和满载率。对于主要提供接驳功能的微循环公交,应当注意其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的客流差异,在线路布设时要充分考虑地铁站、客运枢纽站、公交换乘站等客流集中站点。同时可以将接驳功能与服务社区的功能相结合,连接居民区、农贸市场、超市、商场、学校、医院等客流需求点。
3.2 社区循环服务
微循环公交可以通过走街串巷的方式为商务、通勤以及居民日常生活性出行提供服务,增强各活动节点之间的联系,完善社区交通服务体系,促进城市宜居和繁荣。微循环公交以其高灵活性的特点,促进“小街区”、“窄路密网”的发展。在一些受道路基础条件约束的老城居住区、文教区等区域,循环运营尤其可以发挥其优势。
3.3 点线直达服务
微循环公交在特定环境下可以为枢纽站、大型商场、学校、医院、景点等提供点对点直达服务,由此可以满足乘客出行便捷高效要求。
4、微循环公交服务特点
——便捷性强。微循环公交线路长度短,发车间隔短,运营灵活,乘客可方便搭乘、快速到达。
——舒适性高。微循环公交解决中短途交通,乘坐环境舒,相比其他交通方式出行舒适度高。
——可达性深。微循环公交站点布设灵活,可直达目的地,连接地铁公交枢组,乘客换乘方便。与窄路密网匹配,深入通达起讫地。
——智能性优。微循环公交采取智能化运营,在有条件的区域可开展出行预约服务,根据需求错时调整线路和站点,最大程度地方便市民出行。
5、设置要求
在开设微循环公交前首先应对整体公交线网和城市交通情况进行评估。主干线公交线路密集,服务水平高,但城市末端公交服务覆盖率低、可达性差的城市,宜设置微循环公交以服务支路客流。通勤客流较大,公交枢细站点与居民区、商业区等较为分散的城市可考虑设置微循环公交。
微循环公交的开设应遵循群众出行需求,线路走向、站点设置和组织形式要满足点到点、门到门的服务要求。开辟城市微循环公交线路考虑人口规模和出行方式比例,首选乘坐公共交通比例高、人口规模大居住集中的社区。在客流集散点清断且客流规律稳定后,宜布设固定线路和中间站。微循环公交可以是固定站点上下客,也可视道路条件开展招呼站服务或提供招手停车上下客服务,方便居民选择。
6、管理方式
微循环公交主要由政府主导、公交企业负责运营。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公交优先”发展要求,保障微循环公交线路发展所需车辆的购置和运营政策性亏损的补助。在实际运营中,将微循环公交的政府性补助与运营绩效挂钩。城市人民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减免税费、燃油补助、公交站场物业开发收益等方式补助公交企业发展微循环公交。
对于区位远离城市主要公交线网的大型商住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鼓励公交企业联合开发商、业主单位和投资商发展专线型微公交,创新运营合作方式,分担运营支出。这种模式下的微循环公交主要适合商贸群体、园区职工或旅游观光群体的出行规律和独特需求,具有运营方式的自主性灵活性。
公交主管部门还可鼓励公交企业与社会团体、社区居民、楼宇企业等多个方面合作,拓宽运营资金保障渠道,鼓励循环公交线路从全额补贴变为多元化补助。
7、线路规划
微循环公交的线路规划应该结合客流集散点布设。因道路条件限制或客流需求量不足干线公交无法通达的,需提供便捷的微循环公交服务来接驳大中运量干线公共交通。在线路布设时可将接驳功能与服务社区的功能相结合,并根据沿线居民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商场、学校、医院客流特征灵活设置站点。
规划微循环公交线路时应考虑到不同的出行时段和居民出行特征。根据上下客需求和道路条件,可采取定线不定点、定线定点、不定线不定点等服务方式。
——定线不定点的运营方式适用于客流较为分散地区的非高峰时段微循环公交组织,可结合未来5G和车路协同技术等更加精确的定位实体站点、虚拟站点和线路走向。
——定线定点的运营方式适用于微循环公交在客流稳定的区域提供按固定线路运营的服务。
——不定线不定点的运营方式适用于限定区块营运。在限定的城市区块范围内,根据乘客要求采取不定线、不定站点、招手即停、按先后次序依次送达的服务。微循环公交可依托现有公交站点设置停靠站,站间距宜设置在300米-500米,有需要的也可适当缩短至200米左右,站点选择时应靠近交集散点,充分考虑对老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
微循环公交的线路起讫距离宜控制5公里左右。点线直达型微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宜尽可能选取最小值,循环服务社区的微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应适当增大,接驳补给型微公交线路可视区域客流分布点灵活安排,宜直则直,宜绕则绕。
微循环公交车型较常规公交车型小,可在道路宽度较小的道路设置,但不宜在双向两车道及以下等级道路或路边停车较多、非机动车较多等交通运行状况不良的路段设置。布设路线时应注意道路限高等是否满足微循环公交车型要求。
8、车型配置
微循环公交的车型配置应充分考虑其作为第三级线网延伸的定位以及道路适用条件,宜选择车长不超过8米的中小型车,部分高峰客流密集线路也可增加车密度、配置中运量车型或提高车内站位比重。考虑微公交主要在小区域窄路穿行和自由停靠的特点,宜选择绿色能源车型。
微循环公交应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出行需求,应选用底盘较低或与人行道高度契合、车门侧可下沉的车型。车内可增加轮椅、婴儿车固定设施等方便特殊群体使用。
为确保微循环公交的安全,车辆应安装车载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卫星定位终端等设备。微公交服务应通过公交站台、电子站牌和乘客手机等载体及时进行信息交互,做到服务精准可靠舒适。微公交可考虑在5G应用环境下,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选择道路通行条件有保障的区域尝试开行智能辅助驾驶车辆或自动驾驶车辆。
9、运营调度
9.1 场站设置
微循环公交首末站应选择在靠近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并临近公交运营主线以方便换乘。微循环公交的首末站可利用常规公交的场站进行布设,并考虑其车型较小的特点增大场站的利用率,保证各片区至少规划一处首末站,并减少车辆绕行距离。有条件的在轨道站点附近设置临时发车点,方便乘客换乘。
微循环公交在社区、支路端的首末站的设置,需争取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的支持配合,利用辖区停车泊位、路内交通空间等灵活设置。
9.2 票价设置
微循环公交票价由各地自行设定,总体上实行低价,一般应不高于常规公交,宜采取单一票制模式,享受公共交通换乘价格优惠政策。支持投币、IC卡、手机和其他移动支付方式,适当考虑增加月票、通勤票、计次票等票种的推广应用。
9.3 运营时间
根据客流情况以及功能定位,可采取全天运营和仅早晚高峰运营两种运营形式。
微循环公交的发车频率不应过低,高峰时段发车频率宜设置在10分钟之内,平峰时段宜设置在20分钟左右,可根据客流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运营稳定的应对外公布发车班次。对于主要提供接驳功能的微循环公交,应当注意其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的客流差异,在平峰时段减少发车频次或只在高峰时段运营,以减少空载而造成的浪费。
可通过更加灵活地组织微公交线路,共享常规公交资源,优化平峰、高峰时段的公交资源配置,优化微循环公交运营时间与大运量公交运营时间的对接,加强居民出行需求时段的配套。在雨雪、大风、高温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可考虑适当增加微循环公交发车频率,以承接受天气情况影响较大的慢行交通客流。
公交企业应对微公交线路实施智能调度并将运行数据及时上传公交运行监测平台,便于运营绩效分析和服务质量评估。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m.azurecross.com
- 国务院发布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有哪些变化?[05-11]
-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的通知[04-23]
- 交通运输部发布公交驾驶员检测要求意见稿 看看都有哪些新变化[04-19]
- 客车行业迎来这些利好!交通运输部发布财税优惠政策目录清单[04-12]
- 2024年一季度汽车行业标准法规汇总 哪些将对客车带来影响?[04-10]
- 2024年3月客车行业新政策汇总,哪些值得关注?[04-09]
- 关于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适配车辆选型工作的通知[03-21]
- 北京市长殷勇:正在谋划更大范围的自动驾驶建设[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