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厦门老市民或许会发现,伴其几十年的“两节式”公交车越来越难见了。昨日,记者从厦门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公司已购买24部大客车,将在本月底彻底取代27路公交线上行驶的“两节式”公交车。
这种“两节式”公交车,业内人士称之为通道车。
此举若得到实施,公交总公司留下的最后一批通道车就只有3路公交车了,其行驶的路线在老市区内(轮渡———莲花三村)。
据介绍,3路公交车还有16辆这样的通道车,其去留问题,公交总公司还未下最后定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通道车见证了厦门近半世纪的公交史,暂时留下这16辆车是为了满足老乘客的怀旧心理。这仅剩的16辆“通道车”是继续服役,还是光荣引退,市民可向公交总公司提出建议,或致电本报厦门新闻热线0592-5897888表达观点。
目前,公交公司已完成了31路通道车的更新换代,14部由71路公交线调过来的公交车已开始在这31路公交车线上奔驰。
据悉,整个厦门,至今年上半年为止只剩下31路、27路、3路这三条线路还有通道车的身影
。
该负责人还透露,将不会取消上述这几条路线的月票制。
■ 采访手记
见证这座城市
在采访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老一辈“公交人”的职业情结:说起公交历史时的神采飞扬,谈及公交现状时流露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淡淡眷恋。 这些老公交车和这些老公交人一起见证了厦门公交史和厦门的发展史。而今天,随着厦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老“伙伴们”要走了,走进博物馆,走进历史,也走进了人们的记忆,我突然有点黯然神伤。
一位老公交人告诉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文化的演变,但我真心希望它们能留在我们身边,作为厦门人的一段活的历史”。
■ 回眸
辉煌的过去
通道车,又称铰接车,一般车身长15米左右,共有38座位,额定乘客130人左右。它是在车很紧缺,市民乘车难的情况下诞生的。
上世纪文革期间,通道车正式在厦门投入运营。之后,通道车不断增多,从1993年开始大量增加。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1993年之前,车很紧缺,“乘车难”成了市民生活的一个大问题。当时,市民在车上摩肩接踵,前胸贴后背。最有效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发展大容量的车,因此公交公司开始发展双层巴士和通道车。在连接起两节车厢后,发现容量还是不够,于是又想办法把通道车中间那排坐位撤掉,以腾出更大的空间,容纳更多的乘客。
半个世纪以来,通道车为解决市民“乘车难”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了解,1993年至1995年,公交总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800万,共发展通道车111辆。截止到1995年,通道车达到165辆,达到了顶峰,占了当时该公司营运公交车总数的左右4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通道车也显露了它的“疲态”与不够“时尚”。
尴尬的现在
据介绍,近两年来厦门市私家车数量猛增,平均每天有50量挂牌,路面交通压力很大。通道车的庞大车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压力。在转盘或十字路口,巨大的通道车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有几次,通道车便在交通要道口坏掉了,后面的司机们只有干瞪眼。
通道车的外观及内在都已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市民们已经不满足于单单有车坐了,人们希望的是车能更加迅速、更加舒适。而通道车由于车身庞大,相对车速较慢;车内的坐椅及车身外观也是“老气横秋”,而且内部也没有安装冷气设备。
同时,由于要“拖”两节车厢,用汽油发动机,马力不够,因此通道车都用柴油发动机。随着车的老化,柴油发动机造成了不小的污染及噪音。“他们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啦。”该负责人这样表示。
■ 趣事
“两房一厅”的故事
一位高师傅告诉记者,这些通道车是公交车中的“明星”,给驾驶它们的司机们挣足了面子。司机们碰面的时候总会“抬举”一下驾驶通道车的司机:“你‘住’的可是‘两房一厅’,我们才一间,你可真够大牌的”。原来,两节车厢便是“两房”,而小小的驾驶室成了“大厅”。
高师傅告诉记者,开“两房一厅”比开其他车难多了。主要是车身长,因此转弯与倒车的时候都比较困难。如果技术不行,倒车很容易撞东撞西。看来,司机们要享受“两房一厅”的待遇得有两下子。
最后一根“小红旗”
一位老公交司机告诉记者,这种老式的铰接式公交车最早的时候有三个车门供上下,为了保证正常的检票工作就相应地配了三个乘务员,每个乘务员各执一根小红旗,总共三根;后来,乘车秩序发生了变化,改成前、后门上,中门下,就只需要两个乘务员“把关”了。现在厦门大力发展“无人售票”制,而车内也只剩下一个乘务员了,她手上的小红旗作为一种安全警示,提醒市民车要靠站了,别靠近车辆,或者车要转弯,旁边的车辆得小心些。
“红点”擒不法分子
在以往乘车难的情况下,车厢内摩肩接踵,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盗窃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流氓趁机对女同志“揩油”。而当时公交车有个派出所,他们对付这些不法分子也有自己的一套。
在发现有这种情况时,车上的公交员工会在这些“不法分子”身上作个记号———点一个小红点。等到下车时,将其擒获,让其抵赖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