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交车“滑”过长街
一位西方友好人士幽默地说,在中国,有两个公共场所盛产噪音———饭馆和公共汽车。天天挤车的“上班族”普遍反映,上班累了一天,再坐公交车回家,脑袋都变大了。一位幼儿园小朋友形容得更绝,公共汽车就像“哗啦哗啦响的铁盒子”。不过,最近有人给这个“铁盒子”上了把“锁”———由重庆市车辆检测研究院负责牵头制定的国家新标准《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通过评审。新标准规定,对公交车等城市客车而言,前置发动机的客车,驾驶室、乘客区噪声不高于86分贝,后(中)置发动机的客车,驾驶区噪声不高于78分贝,乘客区噪声不高于84分贝。在其他用途的客车中,后(中)置发动机的客车,驾驶区的噪声不高于72分贝,乘客区的噪声不高于74分贝;前置发动机的客车驾驶区、乘客区噪声不高于82分贝。这就意味着,今后城市乘客出行将坐上安静的客车。
据了解,公交车噪音来源主要有3个:一是发动机———机噪。随着新标准的实施,以后公交企业选购公交车都必须按照该标准进行。需要制造企业进行技术改进,研究如何推出“嗓门”更低的发动机。目前北京等一线城市装备的公交车大多为新型环保的公交车,与更换前相比,不仅油耗更低,尾气排放少,噪音也更小,并且符合车内低于86分贝的标准。据悉,根据新国标,其他城市也将陆续购进新型公交车。二是公交车内的有声广告音量太大。车内广告本是一件好事,既可以增加公交公司的收入,又能提高公司员工福利,还能方便生产企业的产品推广。但当前很多车辆的有声广告令人不堪忍受。经常是车厢内广告声、报站声此起彼伏。所以,每次出车前,请乘务人员将音量调低。不客气地说,第三种噪音来自乘客本身。公交工作人员提议,乘客在乘车时交谈,最好能压低声音,在不打扰其他乘客的同时享受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遗憾的是,车上经常有一些“小喇叭”式的人物,他们上车后不管不顾,喜欢大声喧哗。更有手机一族,接个电话也要扯破喉咙———他们不知道这也是扰民。
科学家称,85分贝以上会破坏耳蜗内的毛细胞,如驾驶员在高噪声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对其身心损害很大,容易造成疲劳,还可能因此引发交通事故,所以,驾驶区的噪声限值比乘客区更为严格。虽说从表面上看新标中城市客车噪声部分限值比原有标准高,但新、旧两种标准的测量方法不一样,单从分贝上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新标对车内噪声控制更加严格。生活中,许多同胞都有过在西方国家乘公交车的经历,据他们反映,人们在车上读报、窃窃私语或昏昏欲睡,气氛舒适,很少有叫耳朵吃苦头的现象。报载,上海市早在2004年提出,公交车的车内噪声不得大于78分贝。该市质监部门首次明确公交车的噪声和踏板要求,并提出“大型化、大功率、低地板、低排放、电子化、智能化”为上海公交客车的发展方向。看来,公交大巴将越来越“低调”地出现在市民面前,就像一位社科院人士诗意形容得那样:乘坐公交车最理想的境界,是让公交车像“船”一样轻轻地滑过街道。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m.azurecross.com
- 首创新能源TCO理念!图雅诺轻客如何帮助平台用户降本提效?[05-11]
- 总统“亲自提车” 智利总统出席中通客车批量纯电动车交付仪式[05-11]
- 沈阳市与吉利远程商用车集团携手共建“电动+醇氢”产业链[05-11]
- 关注饮水安全 依维柯中国开展山区儿童饮水健康公益活动[05-11]
- 金龙铸就国际知名高价值品牌 再度闪耀上海世博展览馆[05-11]
- 畅游“千里山海”!安凯双层观光巴士威海浪漫上线[05-11]
- 辉光远扬 凯歌前行 福田欧辉“陆地头等舱”再次交付江西凯源[05-11]
- 开着房车看世界!100个理由告诉你为何选择房车旅行![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