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客车新闻 > 身陷资质被撤危局 “山西客车”应何去何从

身陷资质被撤危局 “山西客车”应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0日 17:00 作者:任啸 张志刚 来源:发展导报

    由汽车修配厂到客车制造公司,两度迁徙厂址,数次被迫停产,山西唯一的客车生产企业——山西宇星客车有限公司50年这样跌跌撞撞一路走来。计划经济时期,山西客车制造比较领先,“买我们的客车得找领导批条子,好多人排队等车下线。”然而,在后来的发展中,“山西客车”因缺乏有力的支持,错失了技改的良机,逐渐落后于同行。如今,“山西宇星客车”又濒临被撤销资质的绝境,“山西客车”这一招牌也将销声匿迹。在生死存亡的关口,“山西客车”应何去何从?一个山西的品牌、一个山西的产业就此出局,是否会愧对历史,真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说起“山西客车”,许多小青年可能一无所知。但对张晋华来说,这四个字不仅是感情和荣耀,更多的则是责任。


    “放弃这一块也能维持公司运营,但我真不想让这块招牌丢在自己手里!”几个月以来,身为山西宇星客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晋华,一直在为挽救“山西客车”而着急上火。


    2008年12月,因资金严重匮乏、历史包袱沉重、技术改造滞后等,我省唯一具有客车生产资质的宇星客车有限公司再度停产。已经3个多月了,“宇星客车”仍没找到合适的“婆家”。依据相关规定,“宇星客车”面临着被撤销相关资质的危险,而其资质一旦被撤,几乎再也不可能获批了。


    “山西客车”:有过走在前列的荣耀


    2009年4月1日上午,坐落于太原市红沟北街18号的山西宇星客车有限公司,显得有点落寞。进入公司的道路两边,宣传客车的广告已显陈旧,这与同样堆放在路旁、刚生产的不锈钢管架形成明显对比。


    “我们这厂子可有些年头了。”在办公室,宇星客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俊文向记者讲起了“宇星客车”的历史。


    崔俊文1982年就到山西客车修造厂参加工作,他说,山西宇星客车有限公司的前身最早应是1949年从旧政府接管过来的山西  交通厂,后来改名为山西汽车修造厂。该厂从1952年开始生产客车,早先只是山西汽车修造厂的一个车间制造客车,大约直到1975年才独立出来,叫山西客车修造厂。


    “当时,还在东华门7号(现省监狱管理局东侧),在修车的同时也造车,以修车为主。当时是计划经济时期,产量也有指标限制,每年就产一二百部客车,但发展潜力还是有的。”


    “当时,我们山西造的客车在交通部组织的质量行检中都排在前头。早先都是按交通部的设计图纸生产JT660型客车,都是推拉门、小玻璃窗的。后来我们被允许生产自己的‘山西牌’客车,前头有毛体‘山西’两个字做标志。1976年,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承担接送来自全国的代表任务的就是气动门、大玻璃窗‘山西’牌客车。全国其他许多地方还在生产JT661客车时,我们已经开始生产SX661型客车了。”


    有记载显示:1978年,山西客车修造厂以解放CA-10型底盘研制了SX661型40座长途客车,车身总长8.23米,宽2.46米,并投入成批生产;1981年,以东风EQ140型底盘成功研制SX662型40座长途客车,并进行改造,车身总长9.14米;1982年,成功研制SX691型80座球铰接大型客车,车身总长13、3米,并于当年投入小批生产。1985年,研制开发了SX651型高级旅游客车,该车型为后置发动机,装有空调和可调座椅36个;1986年,该企业经检验达到部颁客车生产标准,取得了新产品生产许可证,年生产能力达到四五百辆。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体制转入双轨制,生产客车也是按计划生产一部分,计划之外还生产一部分。”崔俊文无不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山西客车修造厂每年生产500台车,其中计划内300台,计划外200台。那时,我们销售非常好,除满足省内需求外,还远销广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湖北、海南等地,绝对是供不应求!那时很多时候是客户排着队等车下线,好多人为买车还得托关系找领导批条子哩!”


    市场大潮中的挣扎与浮沉


    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山西客车修造厂的发展,生产场地狭小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技术改造、设备升级也亟待实施。


    1988年,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山西省交通厅投资3025万元,在太原市红沟北街建立新厂。新厂地占地6万平方米,设计生产能力年产客车1000辆。


    1992年,山西客车修造厂开发了SX6890型客车。同年,企业在全国汽车质量抽查中获得第一名,产值达到1557万元,为建厂后最好水平。此时,郑州客车厂和扬州客车厂均是排在其后的“小兄弟”。


    1993年,在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州客车厂改制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说,人家是有先见之明的,在国家经济体制度大变革前夕先行一步“下海”。


    而这一年却成为山西客车修造厂发展史上的分水岭,之后“山西客车”陷入发展低谷,此后十几年一直不温不火。


    1994年,市场经济大潮来了,“山西客车”开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这一年,本应大投入进行技改的时候,山西客车修造厂却被下放到太原市交通局主管。


    “相比之下,太原市交通局的财力和资源不可与省交通厅同日而语。我们‘山西客车’由此开始‘掉队’”。崔俊文说。


    但是,“山西客车”没有放弃努力,一直在市场沉浮中挣扎着。


    1995年,山西客车修造厂更名为山西客车总厂,同时划小核算单位,增强了市场竞争和经营意识。次年,山西客车总厂又归省交通厅主管。


    1997年4月,省交通厅决定由其下属企业省汽车运输总公司兼并山西客车总厂。同年11月28日,省交通厅、省汽车运输总公司同意山西客车总厂组建有限公司。


    1998年11月8日,山西宇星客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性质仍为国有独资企业。揭牌仪式上,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变面貌,三年上台阶”的奋斗目标。


    然而,1999年3月,“因技改资金无法落实,为集中有限资金确保交通工程”,宇星客车有限公司被迫暂停客车生产。


    三年后的2002年,宇星客车有限公司完成了客车产品《目录》转《公告》,取得了继续生产客车的资质。同年,该公司与合作伙伴重新启动了客车生产项目。但到2008年年底,因缺少资金、设备和技术,客车生产项目又一次下马。


    特殊体制下的“滑铁卢困境”


    回想起“宇星客车公司”从一个小车间一波三折、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到如今又一次“搁浅”,宇星人无不慨叹。


    “我1982年就来到这里,对厂子、对这里生产的客车太有感情了!真不想让厂子这样垮掉。”在宇星客车有限公司党委办,一位中年女士动情地说。


    张晋华对记者说:“从山西客车总厂到宇星客车有限公司,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企业经历了陆陆续续长达20年的搬迁重建,因此错过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期,陷入了走走停停的尴尬境地”。


    “到现在,一些建设和技改计划也没全批下来,投入资金也是陆陆续续,到目前也没全部到位。现在,车间北侧还有原先规划的车间没有建起来。”崔俊文说,“说到底,还是体制所限。人家郑州客车厂早早改成了股份制,1997年人家股票上市时,我们还在筹备组建有限公司。而且河南省政府对‘宇通客车’的支持力度大多了:1998年10月,由政府投资4亿元、占地45万平方米的宇通工业园区全面竣工,达到8000辆整车和4000辆客车专用底盘的年生产能力,从而一跃成为亚洲生产规模最大。早在多年前,扬州市也为原扬州客车厂的发展预留了土地。”


    生产客车是需要大投资的,引进一条先进的生产线动辄上千万元,这些离开政府的支持很难实现。“其实,郑州宇通发展壮大,不仅得益于政府的资金支持,还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当时河南用户买宇通客车可以享受优先上户、优先批客运线路、免缴养路费等政策。那养路费并省不了多少钱,但这些政策的拉动作用是很显著的。而我们公司是国有企业,条条框框太多,我们有想法也不一定能实现。有人想出资合作,一听是国有企业就给吓回去了。”手拿尘封在抽屉里多年的技改设计图纸,崔俊文激愤不已。


    在宇星客车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有两个偌大的车间已经闲置,卷闸门紧锁。有几个车间已经用于农村客运候车亭和塑胶管材的生产,一些制造客车用的设备也被闲置。


    崔俊文介绍说,该公司下辖六个分公司及两个修理厂、四个维修站,公司注册资本金为480万元,总资产7545万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190人。


    “客车生产这一块多年来没有长足发展,效益欠佳,由于历史原因企业负担较重,我们不得不另寻谋生之路。现在主要还做三大块,一是生产高速公路的护栏、护网、标志牌;二是生产农村客运候车亭;三是我们成立了下属公司生产塑料管材、管件。这三块能基本解决‘吃饭问题’,勉强维持公司运转。要让公司拿钱来重启客车生产项目,根本不可能,真是力不从心!”


    政府施援或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山西,其实有许多国有制造业企业,面临着类似宇星客车有限公司的困境。有的甚至早在多年前已经死于体制之困。


    前年重组的太原南方重汽前身是山西汽车制造厂,其原先和山西客车修造厂是一家,也是从山西汽车修配车厂分出去的。1997年10月,山西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山西省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及其核心企业山西汽车制造厂的基础上整体改制建立,其建立了以多元股份设置为核心,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纽带的组织管理体制。这与山西宇星客车有限公司的国有独资性质截然不同。


    政府施援是宇星客车有限公司最后的“救命稻草”,这样比喻一点也不夸张。


    为了企业的未来,为了国家和职工的利益,早在2006年,“宇星公司”领导层就开始着手给“宇星客车”找“婆家”,计划用参股、控股、整体转让或其它合作方式,同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形式多样的合作。但至今没有如愿以偿地走上跨越发展之路。


    张晋华说:“宇星客车有限公司已经走到了生死边缘,一个企业的兴衰本属市场规律,无须过多感叹。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家为了控制生产总规模,对客车制造、生产项目已不再立项、审批。同时规定,无论何种原因停产一年以上的企业再启动时审查手续将更加严格、更加繁琐。也就是说,持续停产一年,山西省唯一的客车生产资质和品牌就将失去。”


    近年来,宇星客车有限司生产规模不够大,但产品因质量可靠、价格适中、维修方便、售后服务好在省内外有口皆碑,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尤其是SXK6720、SXK6760型城市公交客车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好评,前景十分看好。


    记者了解到,我省将汽车工业发展列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国务院颁发《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至2010年汽车工业作为国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交通部印发的《道路运输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了至2010年运输装备水平,营运客车货车总量达770万辆规模。


    崔俊文说:“即便是有合适的合作对象,我们不能给人家土地、税收、投资环境方面的承诺,人家也不会来投资的。近几年,我省一直在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产业水平。太原南方重汽已经被政策和政府支持‘盘活’,我们也期待政府能伸出援手挽救‘山西客车’,起码应保住这山西一唯一的客车生产资质。”


    “有人提出收购我们的品牌和资质,我们坚决地回绝了。我们不愿让这样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市场潜力的山西企业和山西品牌就此垮掉!”张晋华满脸忧虑地说。

链接://m.azurecross.com/buses/2009/0420/article_9414.html
客车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m.azurecros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m.azurecros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客车网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