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客车新闻 > 新能源客车陷入“组装门”

新能源客车陷入“组装门”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3日 00:00 来源:

    2009年客车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是什么?新能源?没错。在客车界,业内人士碰面的第一句话也许变成了:“你新能源了吗?”确实,你新能源了吗?2008年还离中国客车界那么远的新能源,忽然在2009年就火了起来,我们也忽然发觉,原来中国有那么多能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客车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具备了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这种高、精、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实力。


    从政府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花重金的鼓励,到企业雨后春笋般推出新能源客车产品,在政策导向下,之前从未像2009年这样,行业、媒体对新能源客车的追捧和宣传如此热烈。


    不过仍有一些冷静和质疑的声音。近日,国内知名经济学者谢国忠抛出了“电动车泡沫论”:“等着瞧吧,电动汽车不过是一个浪费纳税人无数血汗钱的概念。每当汽车业陷入困境,总会拿新产品说事。这就是汽车业得以吸吮资金活下来的方式。”


    也许说泡沫过于偏激,但目前轰轰烈烈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各企业一拥而上的新能源产品,是否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在现今新能源汽车“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背后,是否已暗埋隐忧?政府官员、业内专家以及企业新能源项目负责人各有评说。不过,就目前国内新能源客车发展现状来看,“组装”新能源客车似乎更能代表国内新能源客车发展的“潮流”。


    因为,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来看,无论是混合动力技术,还是锂电池或燃料电池技术,国内的客车企业都是通过外购的方式来解决。其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国内企业手中。据了解,,目前客车企业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从高校或者研制新能源系统核心总成的企业购买;另一种方式,为达到量产,购买外资相对成熟的新能源核心总成应付交差。在“拿来主义”的驱使下,客车企业本身不过是一个组装工厂而已。


    一位在高校从事多年新能源研究的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源就在于企业急着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晚了就怕没了,而自己的技术又不行,只好买国外的。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首席分析师佘振清将这一结果的产生归结于“力不从心”。他告诉记者,国内客车企业推出的新能源客车不能一概说没有自主创新,一些企业还是做了自主开发的工作,“但问题就是这些技术仍只停留在路试阶段,一旦产业化,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出于这种考虑,客车企业才纷纷购买可靠性更高的外资核心总成。


    在采访一些客车企业时,它们也承认了自身产品技术不成熟的说法。例如,福田欧V在交付北京公交的数百辆新能源客车中,全部配装艾里逊的混合动力系统。福田欧V客车总经理樊文堂承认,购买外资混合动力系统,它们花了不少钱。但在企业自身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购买国外产品回来自己再研究不失为一个方法,“总比自己闷着头研发、花了好多钱却没什么效果好得多。”樊文堂说。


    苏州金龙技术中心主任助理、海格公交车首席设计师李江表示,购买外资核心总成,应该说国内企业是有一定思考的。目前,国外的一些零部件企业已经做到将新能源的核心总成集成化了,包括伊顿、艾里逊。但一些民族品牌在这方面目前并不成熟,只能停留在小批量的生产和配装上。


    技术上的落后不得不承认,但一劳永逸地购买,企业就真能学到国外的核心技术吗?


    现实却是,国内的客车企业一拥而上购买外资产品,令这些产品的价格水涨船高。“例如,同样是功率小于4千瓦的电池,伊顿的售价在2万美元左右,而国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仅仅需要2万元人民币。”某业内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对此,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咨询组组长王秉刚明确表示,政府也不希望国家补贴流入外国企业的腰包,13个城市的新能源车辆采购方案正由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和发改委4部委的专家组进行评审,进入新能源采购目录、获得认可后才能获得补贴。“如果全是购买外资核心总成,那么就不能获得补贴。另外,关于全部使用外国产品的新能源车能否上公告的问题我们最近正在商讨中。”王秉刚说。


    中通客车新能源项目负责人王钦普表示,现在一些客车企业在推出新能源客车时,确实购买了外资核心总成,例如伊顿的技术。“但是说中国客车企业就是将这些技术拿来进行单纯的拼装是不准确的,中国客车企业在匹配的过程,也是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的过程。所以,当国内的客车企业把国外新能源核心总成技术拿过来之后,必须具备能够保证生产一致性的实力,才能把外资总成用好。中国政府提倡自主创新,但同时也倡导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国内的企业应该学会消化吸收,在发展初期走“拿来主义”的道路可以理解,但之后就需要国内企业发挥自身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实力。

链接://m.azurecross.com/buses/2009/0623/article_11330.html
客车新闻
客车网推荐阅读
客车网[www.m.azurecros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m.azurecros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4年1月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中国客车网联合主办...
2023上海国际客车展暨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及加氢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将于2023年...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