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客车网 > 新闻 > 公共交通 > 张敬伟:黄金公交隐喻的庸俗经济学

张敬伟:黄金公交隐喻的庸俗经济学

2011-04-29 作者:张敬伟 来源:国际财经时报

    2011年4月26日,一辆车身贴满金箔的“黄金公交车”出现在南京车站,阳光之下金光闪亮,引起众人惊叹。尽管该公交车车身已升至“黄金级别”,但车厢内饰与其他普通公交车并无二样,整乘车费用也无区别。据悉,该车是银楼专门为吸引眼球而打造的“广告车”。交管部门有关人士认为,这样的公交车上路,肯定存在一定隐患…


    公交车“贴金”满城跑,之所以吸引眼球,不过是“黄金”的“惊异审美”效应。在一般人看来,黄金是贵金属,是和宏大的货币保值、珍贵的首饰和神秘的佛像联系在一起的。而公交车不过是城市众生的交通工具,黄金上身特别显摆而且诡异。

 

公交车“贴金”吸引人眼球

 公交车“贴金”吸引人眼球


  显然,贴金的公交车颠覆了公众的常识,而且在公众看来也不那么经济,毕竟耗用的金箔价值高达20多万元呢!要是遭遇刮擦碰撞或碰到雨雪天气,算是暴殄天物。说得难听一点,公交车贴金,就像是泥腿子穿高档西服,更像镶了金牙的人咧嘴傻笑,很庸俗很不搭,即不符合城市美学,也不契合城市气质。关键是,亮晃晃的黄金车游动着闪眼的噪光,对市民生活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


  不过,黄金公交既然能够成为热闻,意味着商家的广告效应已经达到。对于策划这起公告的某银楼而言,投资20多万换来热闹的舆论围观,足以悄然偷乐了。很简单,按照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单,这家银楼即使投放200万元的广告费,也可能淹没于不为人待见的广告海洋中,市场效果寥寥。但是黄金公交的广告策划,仅仅20余万元就能引来舆论的亢奋和公众的热议,哪怕里面充斥着嘲讽甚至是斥责,商家也乐得照单全收。


  在追逐利润为本的商业社会,炒作式、怪异式的广而告之,只要没有触及法治的底线,商家有完全的发挥创意空间,至多称之为庸俗的经济学。但庸俗只是一个道德化的评价,经济却是实实在在的。更何况,在黄金公交车上,人们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黄金,而不是其他虚诈矫饰的东西。这样的庸俗反而激发起人们庸常的好奇心,产生到这家银楼看一看转一转的冲动。聚焦公众眼球,凝聚许多人气,这笔账商家算计得极聪明。明白人亦可算一笔账,在黄金白银一天一价的市场愿景下,有了足够的人气,就能赚取满意的利润,轻而易举地把贴在公交车上的金箔成本给赚回来。


  从商家的立场看,既然公交车上能够粘贴形形色色和花花绿绿的广告,黄金作为广告载体也无可厚非。何况,这些年以黄金作为彩头的商品炒作也不乏见,诸如黄金月饼、金箔酒和金箔花等。从物质层面言,黄金作为广告载体或者噱头确实一点都不稀奇。但是从物质主义的角度讲,正因为黄金的稀缺性、珍贵性和高价值性,滥用黄金的广告和消费品,无疑将会诱发奢糜消费之风,从长远观点看,这恐怕是不宜提倡的。


  交警可以让黄金公交跑,公众可把黄金公交当成娱乐怪谈,但是对于喜欢拿黄金当成营销由头的企业而言,如此的另类策划却不可滥用。须知,追逐利润的市场营销之道,靠另类或庸俗的哗众取宠,很难维持持久的市场影响力。秉承规范的市场竞争,遵循理性的经济学原则,才能涵养成熟和让人尊重的企业文化,打造企业的品牌号召力,筑牢深耕市场的战略根基。


  不知道南京的黄金公交能够运营到什么时候。在我看来,庸俗的经济学表演,终究充满着策略功利的浅薄;“金乃流动之物,光乃闪灼之气”(《西游记》孙行者语),靠金光灿灿的“流动”之“气”去营销,在赢得短暂的机会主义浮名之后,收获的只能是坊间的笑谈。

公共交通
客车网[www.m.azurecross.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m.azurecross.com
品牌推荐 更多>>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于1996年3月1日正式运行,是...
新闻专题 更多>>
2021年5月26-27日,第六届(2021)“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节能技术大赛总决...
《新能源客车采购指南》,记述中国新能源客车技术与市场发展历程。2020版《...
微信 分享 咨询 电话 顶部
×
客车网微信二维码
×
×
400-66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