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如何规避“城市病”
2011年是沈阳实施公交优先发展起步年,相关方案已经公之于众:包括在早晚高峰期尝试把传统的3分钟车隔缩短为1分钟;引进退出机制,对掉车严重、车隔长,市民投诉率高的线路予以强制退出,实现线路重新招标等。
当今国内各城市,面临着进一步城市化和遏制“城市病”的双重使命。“城市病”是指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等,其根源在于:在城市规模和人口扩张过程中,配套服务跟不上,城市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病”体现在公交上,即为有的线路客流稠密,车内过于拥挤;有的线路又交叉重复,浪费公交资源。
当城市在新一轮发展中格局渐变,作为城市的子系统,公交服务的格局也应随之而变。改进的脚步一慢,就会拖了城市发展的后腿,“城市病”的病症就会在公交系统显现;改进的脚步与城市发展合拍,公交就会成为城市的亮点,抑制“城市病”的手段。
可见,公交事业的推进,不可拘泥于本线路、本系统,而应有大眼光、大手笔,有理念的更新,行动上的脱胎换骨。而从沈阳公交的全新起步入手,剖析其新思路、新举措,对城市其他公用事业也或有启示。
公交优先看对象。公交优先不可简单地意会为公交车在路权上的优先、公交司机在道路上的优先,而是公交享用人的优先。公交优先更体现在对公众的贴心服务上。要根据民情所需、民意所向量身定做地提供公交服务,提高公众对公交资源的享有度,乘客在车中的舒适度。
财政投入看效率。目前许多城市的公交投入不足,加大投入让公交回归公益性势在必行。但财政投入又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在市民们“急难愁盼”的线路改造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一些城市在拓展中,公交线路严重重叠,一些大城市重复设置的线路多达60多条,将财政用于重复线路的改造上,就能少花钱多办事。
退出机制看效益。公交具有公益性,但同时又具有经济属性,当经受市场的考验,民意的淘洗。如此,各公交线路方能尽挖潜力,主动提高服务成色,力避成“鸡肋”,变“包袱”,沦为投诉热点,由此将达到城市公交资源的最佳配置。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客车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m.azurecross.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客车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m.azurecross.com
- 2022两会聚焦 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公交客运热点和议题?[03-11]
- 王健:从交通安全心理学谈贵州安顺公交坠湖事故成因[07-15]
- 公交客车落水如何自救?这篇攻略或许能救命 [07-09]
- 驰援武汉!土木工程学会公交分会同纳儿科技为武汉公交捐助万余只口罩[01-31]
- 河南郑州:20辆宇通氢燃料电池公交将陆续投放[08-17]
- 打响蓝天保卫战!各地公交换新忙[07-30]
- 陕西西安 : 超3000辆纯电动公交车年内投用[06-06]
- 上海:新能源公交同比增长100%,累计推广量已达到16.9万辆[03-27]